内容简介:
立春,阳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。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。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
绘本作者
高春香,邵敏/文、许明振,李婧/图
《这就是二十四节气·立春》故事全文
牙牙六岁生日这天,妈妈送给她一张漂亮的红色卡片。妈妈说,“这是古人发明的,每个人的生日都能在上面找到。”牙牙是春天出生的孩子,而春天是四季的开始。窗外的树叶从发芽到落下再到发芽,就完成一次春夏秋冬的更替,牙牙就会长大一岁。
牙牙好奇的问,“什么是二十四节气?”
爸爸说,“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样,2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祖先观察自然的变化,对一年做了更细的划分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。具体的说,五天为一候,三候为一个节气,六个节气就是一个季节。有了二十四节气,农民伯伯就知道,谷雨前后种瓜点豆,小朋友就知道春分燕归来,白露雁南去。”
趁着春节,爸爸要带牙牙去山东爷爷家住上一阵。爸爸说,“那里是黄河中下游,一年四季分明,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在那里产生的。”
立春,要过年了,村里真热闹,左邻右舍的哥哥姐姐都聚在院子里放鞭炮,一串长长的鞭炮被挂了起来。牙牙赶忙捂着耳朵,听说鞭炮的响声能把叫年的怪兽吓跑,大人们忙着包饺子,炸春卷儿,准备年夜饭。新年一到,春天跟着就来了,过完年村里人就要忙起来了。
立春又叫打春,时间点在2月3日-5日之间。立就是开始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,从这一天直到立夏,都被称为春天。
立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代表新的一年开始。人们在这天吃春饼和春卷庆祝,称为咬春。农历新年通常是在立春前后,古时农历新年被称为元日元旦,后来人们为了区分公历和农历,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,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。
立春三候,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蜇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。
东风解冻,井里的水冬暖夏凉,但是到了井口附近水的温度基本与空气相同,寒冷的冬天,井口内侧及边缘洒落的水结成厚厚的冰,到了立春就开始渐渐融化。蛰虫始振,立春的暖意渗入土层,冬眠动物的洞穴不再像冬天那么寒冷,他们僵硬的身体渐渐变得柔软,时不时的会扭一扭,睡了一冬的它们快要苏醒了。
鱼陟负水,鱼儿在冰封的池塘里度过一整个冬天,简直要被憋坏了,当天气回暖,冰面开始解冻,鱼儿感受到春天的召唤,欢快的向上游,好像急着要把冰面顶破一样。迎春花开,立春到了,冬天僵硬冰冷的感觉还没有消散干净,但是春风已经最先吹醒了迎春花。他们伏在墙角,悄悄地吐出了鹅黄色的花瓣,迎春花喜欢光亮,不害怕阴冷寒湿,枝条落地就能生根,有极强的生命力,百花之中开花最早,此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,所以它才被叫做迎春花。
春节,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春节,他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大年三十。这一天是全家团圆的日子,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,挂红灯笼,包饺子,做年夜饭。孩子们穿新衣服,放鞭炮,给长辈们拜年,收压岁钱。过年的热闹气氛会持续好几天,全家人一起走亲访友,互赠礼物,表达新年的祝福。
鞭春牛,新一年的耕种开始前,有个迎春的仪式,叫鞭春牛,相传古时少昊氏之子勾芒,在立春日率百姓翻土里,年开始春耕播种,可是老牛却躲在牛栏里睡觉不听指挥,情急之下帮忙想个办法,用泥土塑成一头牛,叫人们用鞭子抽打土牛,鞭声呼呼作响,惊醒了老牛,吓得他急急爬起来,跑到田里干活去了。从此以后鞭春牛变成了立春日的仪式,象征一年春耕的开始,人们借此希望老牛多出力,多耕田,一年能有个好收成。